主体性很强的人不追求别人的喜欢,只尊重自己的感受
主体性很强的人不追求别人的喜欢,只尊重自己的感受,允许自己当一个自私的人。
人很容易在集体环境中默认自己的《好人人设》甘愿为了群体的眼光而丢掉自己,这是典型的《主体-客体化》把别人的利益和需求放在自己之上。于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身份所束缚,为别人而活,当客体化大于主体性的时候,人就会陷入内耗,在为别人还是为自己的抉择中飘忽不定。但如果转化视角,从自我的角度向外望,你会发现原来允许自己做一个自私的人,才是自由的开始。当然这种“自私”不是漠视规则,也不是损害别人的利益,而是在自己的利益和别人的需求冲突中,坚定选择无视他人的眼光,捍卫自己。
不做世俗意义上的老好人,这样虽然得到的会是褒贬不一的评价,但你自己的主体性是超级强的,你不需要任何人的好评和喜欢。想通了这一点,你就不会在人际关系里唯唯诺诺,不会把自己放到下位者的位置,不伤害任何人,但也不接纳任何人的过度评价。
提升主体性的过程,往往会经历一种阶段性的不被欣赏。这种“人设”的形成需要经历自我净化和外界免疫双重难关,首先是自我净化,就是冲刷掉外界刻在自己身上的评价,接纳自己真实的主体性,不自我怀疑。其次是对外界的评价体系祛魅,这个世界很多人之所以夸赞你,往往可能是从你身上占到了便宜,得到了利益。所以一个自我坚定但褒贬不一的人,多半是自洽且自我满足的,这样的人不把自身客体化,也不容易焦虑和紧张,拥有属于自己的节奏。事实上人只要主体性一强,就会释放出浓烈的强者气息,你成了环境里的独行者,这种状态下更有利于找到自身的热爱和激情,能摆脱单一的社会评价体系,为自己、为社会创造该有的价值。
做一个超级个体,做你自己就已经在成为主角的路上,就好像这个世界总在鼓励我们走宽门,去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但有那么一批人反其道而行,坚定地听从内心,去走窄门,去试错,我们顶峰相见。#